京都晚报

无限“徽”煌里的歙砚之光

来源:北京华艺网                  发布时间:2024-02-22

无限“徽”煌里的歙砚之光

——记全国最年轻的亚太手工艺大师王祖伟

钟 蕾

徽州,是什么?具象如数不清的山、流不断的水、植在画里的徽派建筑、恍如隔世的乡野田园;抽象似跨越千年的宁静祥和、握在手里的经年不息、落在时光深处的咂摸回味、悠远传承的美学徽韵。这就是王祖伟出生、成长、生活的地方,也是他探寻、沉思、镌刻的所在。

对于王祖伟来说,没有哪里比徽州更让他爱得深沉;没有什么比走进它、深入它、呈现它更有意义。从一个徽州孩子,到一代歙砚大师,他将全部的人生经验、毕生的成就所获都留在了徽州故土,献给了无限“徽”煌。

Great is shining brightly/大在生辉

18岁,青春正值最热烈之际,也是人生首陷迷茫摇摆之时,关于职业、关于未来,都是太过宏大的命题,来不及多想,只能跟随命运的洪流一路向前。走进砚雕,似冥冥中的注定,或许也印证着那句“老天爷赏饭吃”的天选俗语。

从1986年初入砚雕,到2006年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年,是手捧荣誉时所感的“弹指一间”,也是细数来时路的“漫漫半生”。

一生择一业的故事,在外人看来总是浪漫,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这是充满着如何艰辛、困惑、挑战的一路。“就像徽州的山,一座连一座,你能怎么办,翻过去,再翻过去,你不知道山那边会有什么,但那一定是个更大的世界。”

从为谋生到去更大世界,荣誉的加持,让王祖伟更坚定砚雕所向的一路。把时光刻进作品,当成就实至名归,2012年,王祖伟被正式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并成为歙砚首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闪亮的荣誉,不是故事的结尾,而是其中的篇章。当时间划过这个章节,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深入、不停的创作、不停的沉淀,是王祖伟常态般的“徽州匠心”。而这般“匠心”,在2023年耀闪出“亚太手工艺大师”的璀璨光芒,不仅再一次佐证了王祖伟“歙砚国手 源流有自”的品格,更填补了安徽省工艺美术领域“亚太手工艺大师”的空白。

重温癸卯岁末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阿齐兹·穆尔塔扎耶夫宣读60位新晋亚太地区手工艺名单,2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获此殊荣的工美盛事,我探究了第四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的概况:“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是依据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发布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项目报名征集通知》,为表彰优秀的亚太地区手工艺从业人员的突出贡献,繁荣手工艺产业而组织开展的项目。“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从亚太地区各国家实体会员推荐的申请人中产生,从各国满15年的国家级大师中优中选优。按评审要求,来自亚太各国的10位评委,对此次参加推荐的67名亚太地区候选人从技艺水平、社会贡献、传承教育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审核认定,最终符合标准的候选人获得“第四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

这是一届“迟到”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评选,新冠肺炎疫情打扰了这项评选工作的节奏,也给世界手工艺造成了巨大冲击,当下既有诸多手工艺人期待拔云见雾的苦苦求索,也有更多年轻艺人用数字赋能手艺,让文化赋能技术,直到把新的技术革命和文艺复兴合而为一……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资深副主席徐念沙指出的“绿色智慧、创新发展”、“在今天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手工艺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追溯历史,迎接未来”的观点,给世界工美的共同难题暨如何保持手工艺创造美的动力,让人类匠心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断为社会提供美好的价值,给出了中国工艺的方案。

Great works/大在作品

如今,站在花甲门边的王祖伟,向前一步是对生命的坦然,向后一眼是对岁月的感恩。感恩与砚雕相遇,感恩在科班的历练、与家学的相逢,感恩沉浸在每一方作品里的技艺、情感、顿悟。

无论是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美珍宝馆永久收藏的独出机杼《兰亭雅集》、《虚中洁外》、《枫桥夜泊》,还是为歙砚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制的惊世佳构《琴魂》;无论是被遴选为黄山市魅力城市的砚逸韵高《日破云涛万里红》,还是蝉联2004、2005年度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的文足神清《阿房宫赋》;亦或是蝉联2015年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百花奖金奖、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术百花奖金奖的典雅绚丽《田歌》、《新安揽胜》,亦或是煌煌巨制、卓绝当代的儒道释系列砚作《孔儒》、《悟道》、《佛陀》……对于王祖伟来说,每一方作品,都是唯此其一的灵感所源、倾注所得,而荣誉的光环则让他深信歙砚雕刻技艺的每一点滴传承、每一步履发展,都充满无限的意义。

Great in academia/大在学术

在王祖伟看来,每一方作品的深入,是一个个详实的故事,而每一次荣誉的所获,则是歙砚发展的源源动力。

从每一尺寸砚石的勾勒、打磨、雕琢,到砚雕技艺的传承、创新、发展,“鱼”有授尽的一天,“渔”是徽煌无限的灵魂。

近40年身体力行的砚雕致力,幻化成王祖伟对歙砚技艺和砚雕行业的研究心得——

砚道潜修“以砚为根、以道为魂”;砚学遵循“固本流远、汲古开新”;砚艺践行“取精用宏、尽微致广”。砚风丕振“文质并重、天人合一”。

如果说成功的作品是王祖伟“己欲”所得,那么致力行业的发展则是他“施人”的另一追逐。他先后于2008年11月参与起草《歙砚地方标准》,2013年参与起草《徽州四雕术语》,2013年8月参编《砚叔》,2011年4月走进清华大学授课砚文化,2020年主编《歙砚古今》,2021年参编《歙砚志》,近年来编校《安徽工艺美术全集·文房四宝》《中华砚文化汇典》及首倡并撰写《砚道概念》、《砚艺概述》、《砚学概要》、《砚文化概观》等导论,建立了砚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也再一次奠定了他在亚太手工艺大师级的学术地位。

Great in virtue/大在德行

20岁,拿起刻刀,讨生活;30岁,沉浸技艺,为作品;40岁,纠结不惑,寻未来;50岁,匠心不辍,论行业;60岁,静坐砚前,思发展。

薄意、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镂空雕、线刻,在王祖伟心中,没有什么比这些砚雕技巧更熟悉,也没有什么比它们更叫他心生敬、畏。

“敬的是,它们都是老祖宗一辈又一辈传下来的,这是技术,更是智慧;这是作业,更是做人。畏的是,这些技艺如何不打折扣地继续传承下去,今天的歙砚会给后人带去什么,后来的歙砚又会给历史、文化带去什么。”

这样的自问自答,常常让王祖伟不能自已。在见过日本爱知世博会、香港国际徽商大会、台湾文化艺术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会议、中国艺术研究院歙砚徽墨研讨会、徽匠神韵进故宫、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等“更大的世界”后,王祖伟不自觉回到自己安静的小院,与砚石对话,向历史求解。那个18岁不知何去的宏大命题,真的成了一个宏大命题。

所幸,“更大的世界”和“丰富的阅历”,以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为他直面的“歙砚未来发展”的宏大命题,点亮了方向。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全国两会期间聚焦传统文化复兴,提出世界遗产、中华文化、文旅加持等相关建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Great in spirit/大在精神

“站在聚光灯下,要有站在聚光灯下的大气;坐在雕刻案前,要有坐在雕刻案前的从容。砚雕艺术,也是一样。呈现世人面前,必须有巍然的气场、精妙的细节,而握在雕刻人的手里时,它也能经得住反复打磨,屡屡雕琢。”

王祖伟这样说自己,也这样说砚雕。

近40年的砚雕生活,早已让王祖伟的每一笔每一刀都雕心刻血、物我交融、刻心畅神。如今,再立案前拿起刻刀,王祖伟仿佛从遥远的大千世界一路回到从前的徽州大山,一座连一座,慢慢去翻,从容去翻,笃定去翻,翻见梦里的前辈,翻见灿烂的未来。

“光给人方向,也给人力量;我荣膺全国最年轻的亚太手工艺大师,增添了工艺美术界的自信,更期待着中华文化的大放异彩和世界工美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王祖伟大师的所言让我又一次坚定了生命在学习中成长,人生在思考中升华的哲理,愈发坚信歙砚之光的无限“徽”煌!

王祖伟简介:

安徽歙县人。亚太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第六届),现为中国工艺美术专家库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雕刻艺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全国民族技艺执教委委员,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委员会特别顾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

精砚艺,善金石,喜诗书画,好文史哲,崇尚自然、国学、经典。书法上溯秦汉,取法二王,常习南帖北碑;绘事高古,以书入画,承新安画派正脉。上世纪80年代,在校专科学习砚雕创作和理论,后入安徽歙砚厂高档创研室专事歙砚创作;上世纪90年代,被攀枝花市作为专业人才引进,参与苴却砚的高端创作研发。师从业界学者型大儒、砚文化先行者、歙砚奠基人胡震龙先生,得其文人砚和家学之传,遂兼科班与家学、创作与理论之长,能专业系统的认知和传承文人砚的纯正传统法则,首倡砚道"以砚为根,以道为魂”;砚学“固本流远,汲沽开新”;砚艺“取精用宏,尽微致广”;砚风“文质并重,天人合一”。其砚作讲究传统与现代的兼容并蓄,先天与后天的和谐统一;注重诗书画印砚的五位一体和文学、艺术、美学、哲学、手工的相得益彰;强调或韵或质,或意或法,或态或势,为识者所称。刀笔纵横捭阖、大气磅礴、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神韵精妙、内涵沉雄,丰满常新。山水雕琢,世推独步。《日破云涛万里红》、《新安揽胜》抗鼎砚作先后被遴选为魅力城市黄山市的文化瑰宝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代表力作《兰亭雅集》、《虚中节外》、《枫桥夜泊》、《奇峰秀石》砚作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美珍宝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永久收藏;历时十五年的煌煌巨构《孔儒》、《悟道》、《佛陀》堪为砚界高峰;2010年和2013年分别受邀为党和国家前主要领导人特制国砚珍宝在业内成为美谈。曾多次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和上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区间会议等国际大性文化活动及国内专业的高端学术研讨会。

2008年参与起草《歙砚地方标准》;2009年任《四宝精粹》顾问;2011年受百年清华之邀授课《歙砚与徽州文房四宝》;2013年参与起草《徽州四雕术语》;2013年主编《砚叔》;2016年首倡砚道概念;2017年任《经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2017)》编委;2018年被聘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安徽卷》编委;2019年任中华砚文化汇典学术顾问;2020年主编出版《歙砚古今》;2022年任《歙砚志》编委;2023年首倡《砚艺概说》导论、《砚学概要》导论、《中华砚文化概观》导论等,为其奠定在砚界的学术地位。

三十五年来,精进并矢志于当代砚作原创和理论体系推向新高度、新广度之造旨,暨以文化砚,以艺载道之业绩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日本NHK等海内外近百家新闻媒体的采拍和报道。

热文推荐

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书画 | 企业